片名:投名狀 The Warlords
導演:陳可辛
演員:李連杰
劉德華
金城武
徐靜蕾
「投名狀」一詞是出於水滸傳第十回「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中
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夥,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夥,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請之「投名狀」。」
此片故事背景為1860年代,晚清政府與太平天國內戰,故事改編自當時未破之懸案「刺馬」,此案為滿清四大懸案之一 (另三案為楊乃武與小白菜、楊月樓案和太原案)。
這部片雖然有著不少氣勢磅礡、場面浩大壯觀的戰爭場景
但實際上本片是環繞在三位男主角的兄弟情
龐青雲本是滿清之將軍
但因戰敗而流落逃亡在偶然中加入趙二虎與姜午陽的義匪團
但因為當匪 常有清官至村內鬧事
因此龐青雲建議投靠清軍
二虎與午陽為信任本為外人之龐青雲要求他與其納下投名狀
龐青雲心中有著自己理想國際之雛型
其行事也以此為準則
甚至凌駕於投名狀之上
對他來說
他是信任二虎與午陽
但不信投名狀
這兩者看似沒有差別
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我漸漸感覺到兩者之差異
龐青雲信任二虎與午陽
因此願意一起為理想打拼
願意為他們檔刀檔槍甚至一起出生入死
但這是建構在以其心中目標為發展方向的基礎上
而投名狀的意義在於兄弟情必須放在首位
任何事情皆不能違背兄弟之情
這也就是"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的意義
換言之
其實龐青雲心中雖很重視二虎與午陽
但還是存在著私心這私心來自於心中理想國度的建立以及二虎的妻子---連生
而趙二虎本是土匪領袖不識字
只知道為兄弟拼命的豪傑
願意聽從龐青雲建議從軍也是為了讓那幫兄弟過好日子
納了投名狀後也視青雲為肝膽相照的好兄弟
然而本片的轉折點在於攻蘇州之時
青雲因缺糧而無法接受降軍
但二虎卻因為已經答應蘇州太守而堅持遵守信約
雙方因此起了衝突 投名狀也開始變質
姜午陽則是一個非常崇拜青雲的人
更勝於二虎 即便與二虎感情叫為深厚
因此在蘇州兩人起衝突之時 午陽還是選擇相信大哥
直對二虎說 "大哥是對的"
這樣的崇拜即使到最後龐青雲要殺趙二虎都沒有改變
他沒有怨大哥什麼 而是遵照投名狀之約
殺了"亂我兄弟者"的外人---蓮生
甚至在最後一幕行刺龐青雲 我也認為他還是崇拜著青雲
所以嘴裡只是一直說"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是以投名狀之約殺青雲
而非因為青雲私心殺二虎的舉動
雖然兩者有所關聯性 但就我的解讀上我認為這是不太一樣的
至少我認為午陽仍是在仰慕青雲的心情下殺他
這部戲因為很著重在兄弟情上
有著不少情感表現都賺人熱淚
立完投名狀後第一場仗、蘇州忍動屠殺4000人、二虎在客棧看戲、午陽殺青雲等等
而我比較有感覺的是二虎潛入蘇州那一段
城外的己軍殷盼進入城內 幻想著城內有著糧食、住所
卻不知城內早已因為被囚困已久 與城外有著相同慘景
而蘇州太守甘願犧牲自己來換取百姓們的安全
他知道他在守下去對兩方都不利
這電影應該是我最近看過電影裡最好看也是最有感觸的一部了吧
非常推薦去電影院看
等DVD出了再去租來看一起 聽說有姜午陽被凌遲的情節
電影裡好像檢掉了
【投名狀】趙二虎五十步笑一百步
趙二虎是一身匪氣,什麼都是搶,包括女人是搶回來,殺害押糧小兵, 搶掠民居,姦淫民女,私分軍餉等,.如果龐不念兄弟情,一早正法了他, 二虎容易衝動辦錯事,那個私發軍餉和分裂軍隊都是淩遲的死罪,他活下來都不知道是饒的他。 打劫財政部人民銀行金庫還想人保他?
立投名狀時二虎毫不考慮最爽快地把無辜路人甲幹了(反映他狠快的性格);老三像電玩般把路人乙幹了(反映他無腦性格);老大稍為猶豫說著下次投胎找我報仇把路人丙幹了(反映他不信教條)舒城之戰老二把說降的將二話不說殺了, 俗話說:兩軍交戰,不殺來使!!! 只要是只軍隊,就應該守譴規則...太平軍派出探馬小將前去勸降,算是來使談判,什麼趙二虎卑鄙之級,根本不顧軍事譴規則,趁太平小將無備將其襲殺!!!這樣的軍隊,這樣的肆意踐踏自古的軍事譴則!!! 屠城三天,搶掠民居,姦淫民女,老二後來竟成為偽人道主義代言人,看得有點起雞皮疙瘩
最初立頭名狀不是龐願,也不存在誰騙誰,二虎拿著大箱銀子回家時,龐又騙了誰? 不然二虎一早餓死或被打死在山區,以現代的道德觀去詮釋當時的人命如草芥年代的人,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二虎利誘兄弟去打仗又算不算利用兄弟? 二虎擔家包證你一世山區泥上拾雀屎吃的生活
還有頭名狀只是入黑社會的一個冷血儀式,本身就沒有道德觀,兄弟三人納“投名狀”並非是我們看到的燒香祭天那麼簡單,而是殺人結拜:三人各殺一人,從此兄弟的命就是自己的命。說白了,就是他們為了互相取信,一起殺人犯罪,成為栓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這種極端結義的匪邏輯似乎讓人很難理解,龐不信硬生生的教條頭名狀是對的
在影片的宣傳和導演闡述中,“兄弟情”一直都是作為影片的主旨來表現的,從影片選取姜午陽作為畫外音的敍事者來看,創作者似乎把姜午陽所堅持的“納了 投名狀的兄弟結義不可違逆”作為正面價值觀來弘揚,然而且不論“投名狀”這種殺人結盟的方式本就違背人道,事實上全片最冷血的一幕是二虎毫不留情爽快地將一個苦求不要殺他的無辜陌生的百姓殺掉,苦求不要殺他的無辜陌生的百姓不是兵不是敵人不是詐降將,那不是戰場而是二虎一個土匪的私人刑場!
投名狀其中一些人物個性刻畫淩亂.. 蘇州城主. 仔細想一下可笑.告知他是故意放進來的、煞有其事的比劃刀劍,撲到水池裏,來個羅曼蒂克死,想自殺,找個犄角旮旯自己解決,弄這個大義凜然顯得高風亮節,不明白 可能吸了太多鴉片燒壞腦袋 也就投名壯裏有.. 蘇州糧倉已空 城內到了人吃人地步 降的態度鬼詐 還不放兵出來搶糧 搶糧殺戮行為 趙二虎刀下多少無辜亡魂應該最瞭解.....
而趙二虎呢 當賊匪搶軍糧一段可見其殺人凶捍. 漁網一扔,小兵成了俎上魚肉 任另其宰割;為立投名狀冷血殺掉無辜百姓 殺人不眨眼睛; 屠城三天殘害百姓自覺天經地義. 殺人如麻的土匪頭子, 殺降現出婦人之仁, 因老大圍城一年吃糧吃到最後一天不得不死的敵人與其大講予腐義氣,哭死過去...導演思維真有意思. 有點不符合常理.不真實.不現實..
個性刻畫淩亂, 前後矛盾百出, 趙不相信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龐,看似尊重的行為卻釋放出嘲諷的意味,釋放出惡毒的眼神. 無視戰爭謀略; 三軍之上,糧草先行;什麼是詐降;農夫與蛇;回頭圍城. 忘記圍城一年快要餓死的同袍為不義, 陷城外大屠場被城內人屠殺的戰場同袍於不義。
兵變 發餉 陷軍隊/戰爭/百姓於不義. 陷老大于不義, 會被控包庇屬下 疑擅自封賞者中飽私囊 陷兄弟于不義, 會被上頭清算 落個死罪 老大多番忍讓是守投明狀及顧全大局 基本上除了「或者大哥是對的」從來都不怎覺得趙把李當成大哥,或對大哥有半分瞭解及兄弟情, 所有是非就是趙先挑起來 卻在最後獨自救人, 邏輯混亂, 這個情景是為了表現主題一廂情願硬安上的, 行為更不像一個當了十多年匪首的人
投名狀一些人物個性刻畫淩亂.. 蘇州長毛首領. 仔細想一下可笑.告知他是故意放進來的、煞有其事的比劃刀劍,撲到水池裏,來個羅曼蒂克死,不明白 可能吸了太多鴉片燒壞腦袋..歷史上蘇州被敵人攻城破城占城,屠十之二三,自殺十之二三,然後是瘟疫流行,蘇城人口去半,占城者何來無辜?蘇州糧倉已空 城內到了人吃人地步,赤腳大仙聽著男旦唱戲,滿嘴裏講著“我的字典裏沒有投降二字”顯得高風亮節,降的態度噯昧鬼詐,降也死不降也死,放兵出來吃糧吃兵 為搶糧而大開殺戮行為,趙二虎刀下多少無辜亡魂應該最瞭解,還在裝B...
趙二虎把饅頭拋在地上喂豬般招募同黨,除了把臉譜化義字掛在胸口上,不覺得他對兄弟特別有情. 當賊匪呢,搶軍糧一段可見其殺人凶捍. 漁網一扔,小兵成了俎上魚肉,任另其宰割; 為立一個無謂儀式冷血殺掉無辜百姓 ; 屠城三天殘害百姓奸民女自覺天經地義. 殺人如麻的土匪頭子, 殺降現出婦人之仁. 因老大圍城一年吃糧吃到最後一天不得不死的敵人與其大講予腐義氣, 哭死過去...趙像個老憤青, 滿口仁義道德, 卻妄顧現實, 更恥笑的是婊子要立牌坊, 讓人傻眼 , 不符合常理.不真實..
個性刻畫淩亂, 前後矛盾百出, 趙不相信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龐,更似大忠似偽,處處釋放出嘲諷的意味,釋放出惡毒的眼神. 無視戰爭謀略; 三軍之上,糧草先行;什麼是詐降; 農夫與蛇; 回頭圍城; 後襲突擊; 苦肉計; 伺機復仇等. . 為一個認識半天的長毛首領而忘記圍城一年快要餓死的同袍為不義, 陷城外大屠場被城內人屠殺的戰場同袍於不義。
兵變 發餉 陷軍隊/戰爭/百姓于不義. 陷老大于不義, 會被控包庇屬下, 疑擅自封賞者中飽私囊; 陷隊中兄弟于不義, 會被上頭清算, 落個死罪. 老大多番忍讓是守投明狀及顧全大局, 基本上除了片末幾秒鐘說得很勉強「或者大哥是對的」從來都不怎覺得趙把李當成大哥,或對大哥有半分瞭解及兄弟情, 所有是非就是趙先挑起來, 卻在最後獨自救人, 邏輯混亂, 這個情景是為了表現主題一廂情願硬安上來個廉價大義凜然,管他前後矛盾百出, 行為像不像一個當了十多年黑社會頭子